洪聖古廟

皇后大道東洪聖古廟 – 一級歷史建築

在一八四七年前己建成。廟宇相信是由蜑家漁民供奉洪聖的神擴建而成。廟宇不但依山而建,更是築於一巨石之上,仔細觀察建築物不但没有後牆,而巨石伸入廟內成為部份祭台。廟宇雖小,仍依有小型廟宇的佈局,和各類裝飾。屋脊上也有石灣戲曲故事人物造像。左側三層高的望海觀音廟,在大門外有一雙小扇門,每頁都塗上 "相命" 兩字。



太原街露天市集

交加街/太原街露天市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就業困難民生艱苦小販成為部份區內居民謀生方法而政府也發出 "小販牌照"交加街/太原街露天市集在一九五零年代己具雛型。露天小販市集成為城市特色之一中外電影每每喜歡在此取景例如六十年代灣仔故事的 "蘇絲黃世界" 露天市集小販售賣的貨品乾濕俱備、生活必需品、衣服以至應節用品太原街亦是玩具發燒友尋找特色玩具的熱門地點更有外國旅遊網介紹這露天市集是了解灣仔民風生活必到之處


舊灣仔街市- 三級歷史建築

"流線現代" (Streamline Moderne) 建築風格

重建於一九三七年。孤形的主立面結合薄薄流線形的檐篷充分反映當時設計革命的演變,簡潔的工業化設計取代繁華的古典裝飾。上世紀初氣動力學研究漸趨成熟,飛機、輪船和汽車的方角外殼轉為流線形以減少在航行中的阻力,這個時尚的設計亦同時影響建築。



籃屋

石水渠街七十二號、七十二號A、七十四號及、七十四號(俗稱藍屋) – 一級歷史建築

二十世紀早期唐樓。石水街七十二號號原為華陀廟,一八六七年於廟內設立醫院,一九零三年停辦,一九二零年代改建現今的唐樓,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曾為鏡涵義學,現為林鎮顯(鐡打)醫館, "華陀醫院"門額仍存。相傳當年外牆維修因節省費用而採納政府某部門剩餘的藍色油漆,自始由於外牆顏色觸目,所以俗稱藍屋。現在七十四號地下是由街坊開設介紹區內文化的小型展覽廳。


前灣仔郵政局

香港法定古跡(環境保護署環境資源中心)

香港法定古跡(環境保護署環境資源中心) 建於一九一五年,現在己活化用作環保教育用途,佈局不但没有改動,連郵政局內部份設施例如鐵製分信小洞櫃檯(Pigeon Hole)仍然保存。此建築物是街坊導遊文物徑必到景點之一。